让科研助理在国家高新区“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高校毕业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宝贵人才资源。
一段时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多个部门聚焦科研助理岗位开发落实工作推出系列增量政策举措,积极拓展吸纳就业岗位空间,优化人岗匹配对接服务,着力促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截至目前,国家高新区已完成7.49万个岗位发布,其中,已落实岗位4.49万人。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发科研助理岗位,以增值服务为保障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以各类活动持续推进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让科研助理“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在国家高新区,科研助理岗位已从“人才蓄水池”升级为“创新反应堆”。
精准引才构建成长“孵化场”
4月19日,中南大学潇湘校区体育场人头攒动。今年首场国家高新区科研助理直播带岗专场招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32家名企诚聘科研助理。
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科研助理岗位招聘现场
“在湘江实验室,我见证了专利成果以300万元转化的奇迹。科研助理岗位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更远的未来。”科研助理代表唐鸿凯在现场以身说法。
“我们更看重学生的项目经验和成果转化意识,科研助理将直接参与科研课题,表现优异者可推荐深造或转正。”长沙硕博电子科技则聚焦半导体领域,该企业招聘负责人表示。
“科研助理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提升学术能力和产业视野的跳板,我已经向中联重科和湖南三安投递了简历。”毕业于中南大学的求职者张同学表示,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加入新区企业,让学术知识在企业中生动实践。
该场活动吸引了32家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科技型企业现场揽才,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提供科研助理岗位超100个。经过5小时的火热招聘,累计接收简历1200余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近80人。
“科研助理就像精密仪器中的‘齿轮’,既能加快项目运转,又能传承技术经验。”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西江实验室)综合办公室副主任赵夏形象地比喻道。
举个例子:2022年从华中农业大学硕士毕业的刘梦竹,以科研助理身份正式加入西江实验室,开启科研新征程。
科研助理承担着从基础实验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工作。刘梦竹入职3年间,迅速从科研新人成长为团队骨干,在畜禽屠宰及畜禽肉贮藏保鲜技术、预制菜加工技术、宠物食品开发等领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不仅助力肇庆4家生猪屠宰企业通过广东省生猪屠宰标准化认定;更是在参与畜禽肉贮藏保鲜及货架期预测模型构建项目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篇,申请专利1项。
“肇庆高新区聚集着众多省级科研平台和优质企业,能够提供较多的产学研合作机遇,科研资源与政策支持让我迅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刘梦竹满怀感慨地分享道。
来自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的科研助理黎豪感同身受。2024年8月入职后,公司为他配备了经验丰富的研发工程师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除了在实验操作、安全规范上悉心教导,更帮助其深入理解研发体系,成为他快速成长的引路人。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更加注重面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拓展岗位,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架起人才与创新的“双向桥梁”,众多高校毕业生在国家高新区实现了“双向奔赴”。
聚力解锁挖潜拓岗“直通车”
目前,国家高新区因地制宜,科研助理岗位开发落实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记者从山东艾森水业有限公司获悉,近日,泰安高新区科技创新部“菜单式”服务团队通过“面对面”与企业负责人精准对接,现场为企业提供科研助理岗位开发等服务事项,让企业负责人对此赞不绝口。
“这种‘企业点单、部门接单’的模式,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精准服务,实现了供需两端的无缝衔接与同频共振。”该负责人表示。
6月29日,贵阳高新区联合贵州师范大学举办科研助理岗位供需对接暨直播带岗活动,19家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积极发布岗位需求,155个岗位涵盖检测、销售、算法研发、热处理研究、系统控制等多个领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
7月11日,在2025年东北地区科研助理岗位供需对接活动暨直播带岗活动上,近100家企业线下对接活动中设展招聘,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高校近400名学生到场求职,现场投递简历超600份。同步开展的直播带岗吸引超5000名毕业生在线参与,进一步扩大了岗位覆盖面与对接效率。
2025年东北地区科研助理岗位供需对接活动暨直播带岗活动启动
7月12日,包头稀土高新区举办科研助理岗专场招聘会,吸引61家企业现场征才。该场活动共设工作岗位1200余个,当日应聘求职者达862人次,直播带岗观看人数达4062人次。其中,138人达成就业意向。
今年以来,长治高新区从动员部署、访企拓岗、校园招聘、政策宣讲等多方面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工作。
截至6月底,长治高新区已走访调研或电话联系企业20余家,挖掘科研助理岗位需求200余个。通过“线上直播带岗+线下双选会”模式加强企业与高校的互动交流,累计吸引3000余名学生参与,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0余人。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精准把握关键点,用足“千方百计”,汇聚政府、社会、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区、企业等合力,国家高新区蹚出了一条让广大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的新路子。
政策赋能筑牢发展“稳定器”
打造科研生力军,科研助理岗位开发落实工作是驱动创新的“隐形齿轮”。如何通过政策引领协同创新,打造科研人才“强磁场”?
5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招录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部署各部门加大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力度、组织动员国家高新区等园区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推动各地方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等三项重点任务。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火炬中心联合组织召开深入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招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地方部署会议,发出“动员令”。
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集聚带动就业效能,北京市第一批汇总的科研助理岗位达437个,其中新型研发机构7家,发布岗位信息69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3家,发布岗位信息51人;各类企业主体41家,发布岗位信息317人。
在北京市日前开展的“‘职’在科研·‘就’有未来”直播带岗活动上,有20余家创新主体参与,在线发布近50个优质科研助理岗位,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活动吸引千余人线上参与。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加大部门协同力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科研助理岗位开发与落实工作,预计2025年新增科研助理岗位3000个以上。
6月12日,佛山高新区科创人才局、火炬服务中心及顺德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走进美的集团,召开科研助理岗位招录动员会。美的旗下7家核心公司参会,政企双方围绕岗位开发、人才需求及政策支持展开深入交流。
目前,佛山高新区在重点推进联动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精准匹配毕业生专业与企业需求;利用“佛山高新区”官网、公众号及各类招聘平台,扩大政策知晓度;建立动态跟踪机制,确保岗位落地、人才到位、政策兑现。
通过政策引领、资金扶持、服务优化多管齐下,肇庆高新区在不断完善科研助理发展生态:积极强化政策引导,除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快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肇庆高新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十条》外,还进一步优化配套服务,为科研助理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等“一站式”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科研助理是科研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充分发挥高新区产业集聚地优势,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完善配套政策,强化服务保障,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到高新区,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