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发布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保持稳定


发布日期:2023-03-09 14:54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如何?各地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方面有哪些典型经验做法?

2月21日,第二届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论坛在广东深圳召开,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在论坛上发布了《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稳定 多举措显效发力

《报告》显示,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保持稳定。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南京、广州、北京、杭州、厦门、宁波、长沙和青岛。

据了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相关文件要求,自2019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已连续四年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本次评估共选取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共计36个典型城市作为评估对象。评估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构成,主要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五个维度进行评价。

单立坡介绍,参评城市发展环境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中小微企业数量逆势上涨;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加快完善,城市间不平衡状况有所缓解;普惠金融供给持续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满意度有所提升;优质企业培育步伐持续加快,专精特新企业显现出更强发展韧性;支持政策宣传普及不断强化,助企纾困持续落地见效;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受到高度重视,营造环境加大支持成为政府工作重点。

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发展质量提升

《报告》指出,各参评城市克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大力推行“一网通办”,优化企业开办服务,中小企业数量保持稳步增长。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参评城市中小企业数量2248.18万户,占全国总数的46.8%,较2019年底(1858.46万户)年均增长率达9.99%;新注册企业数量423.28万户,占全国总数的46.8%,较2019年底(331.75万户)年均增长率达12.96%,其中32个城市新注册企业数量实现两年连续增长。

各参评城市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投入力度,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持续践行与创新创造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理念,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营造更良好环境。近年来,大部分城市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出现明显增长,中小企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评估显示,各城市研发投入强度均值由2019年的2.54%提升至2021年的2.71%,30个城市投入强度连续两年上升。

此外,各城市创新成果加快涌现。其中,技术合同成交额均值由2019年的507.25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721.78亿元,年均增长率近20%,31个城市成交额实现连续增长;国内专利授权数量均值由2019年的3.86万件增加至2021年的5.86万件,年均增长率超过25%,34个城市授权量实现连续增长;商标注册数量均值由2019年8.94万件增加至2021年10.25万件,年均增长率达到7%。各城市创新环境得分离散度为0.3334,城市间差距有所缩小,创新环境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缓解。

评估显示,各参评城市加快落实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强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创新培育及服务举措等,坚定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参评城市已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由2020年度的905家增加至目前的4572家,占全国总数量50.8%,年均增长率高达124.77%。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措施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协同度高,切实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各参评城市积极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多地创新服务举措 加大支持力度

《报告》对参评城市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主要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

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方面,深圳市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通过推进电子化招投标、规范保证金管理等,确保中小微企业公平享受政策红利。武汉市大力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修复试点,给予企业及时修复信用的机会,切实打造包容审慎监管环境。

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北京市建立“12345”工作模式,通过“一个统筹机制”“双向线索排查”“三种落实手段”“四条投诉渠道”“五项法规制度”的工作模式,确保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工作落到实处。合肥市建立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有效对接机制,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维权服务”,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民事调解法律效力。

在构筑普惠金融生态方面,厦门市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实施“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中小微企业精准投放,以政策撬动金融资本服务中小企业。广州市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知识产权融资模式,通过“投资基金—质押融资—证券化—上市辅导”全生命周期融资,助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效能提升。

在精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方面,宁波市搭建“甬商产学研服务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推出“定制服务”,打通专精特新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条。青岛市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通过“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高校院所行等对接活动,解决合作“中梗阻”问题,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

在强化惠企政策直通尽享方面,南京市搭建“宁企通”平台,实现惠企事项综合受理、精准推送,市区联动、协同审批,推动政策“直通、直达”和企业“直感、直享”。上海市探索打造“以数治税”优化服务企业新模式,持续提升数据共享共用共治效能,确保各类税收优惠落实到位。

此外,评估中也发现,部分地区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促进激发中小企业活力的工作力度不足,企业成本负担依然较重,政务服务能力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及保护能力偏弱,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和服务效果有待增强等。

单立坡表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推动了更多城市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不断促进各地互学互鉴,对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