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产业集群的兴起及特征
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即产业集群是“空间集聚+产业集聚+竞合紧密+公共服务”四位一体的新型产业发展生态和产业经济新型组织模式。
它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至流通的各种相关行为主体的完备的经济组织系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不是靠单打独斗去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是组成特色产业集群,以集群的力量与大公司、大企业论短长。如果形成不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再大的企业,也做不强。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都采取集群的方式。
二、产业集群的特点、特性
产业集群的特点:一是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即产业特性。二是在某一区域内相对集中,即区域特性。不是以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以地理的邻近性为界限。三是该产业集群的产品在特定的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四是一般都包含供应商、成品商、客商、中介服务机构、规划管理机构等五大类相互作用机构,它们之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产业集群的特性: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产业集群化能得以形成和发展,关键在于它有竞争优势存焉。
专业化是产业集群最显著的特性。专业化使得单个企业能够专精于某一产品,而多个同类产品企业的地理集中,则能够生产出较大数量的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
集中化是通过分工专业化而实现的,充分获得因专业化而产生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化,从而刺激集群中的企业勇于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
产业集群的网络化促进了集群中厂商之间共同行动,强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社会资本较厚,彼此之间的交易费用较少。
产业集群的地域化,实际是经济全球化的本地化的体现。产业集群中业主之间天然的亲情、乡情和友情构成了本地的社会资本,是集群厂商之间的共同行动的基础,也是厂商之间交易费用减少的重要条件。
三、产业集群的规划思路
不同主体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的目标不同,其思路也不同。理论上讲,一个国家不可能在全部产业都具有竞争优势,并且某些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基于地点的竞争战略认为,某些产业在某些特定的地点发展时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
基本思路:首先,认真研究分析本产业的特性,确认其是否对地点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其次,对于那些具有明显地域选择特性的产业,应根据本产业的发展现状识别出基于地点的成功关键因素;再次,根据这些成功关键因素扫描各地域,并筛选出若干地域作为产业发展的基地;最后,通过与企业及地方政府沟通,取得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认同与支持,共同运用产业集群的方式加以培育与发展。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发展的主体既包括地方政府,也包括行业协会,还包括国家有关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其思路是在产业集群中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协调多方力量帮助中小企业克服自身固有的缺陷,并制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从而促使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
四、发展产业集群的意义
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首先,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于一定区域,可以进一步加深区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在这种集群内发展,除了可以分享因分工细化而带来的高效率外,而且还由于空间的临近性,大大降低因企业间频繁交易而产生的交通运输成本。其次,发展产业集群,可以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到此集聚。第三,发展产业集群,可以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衍生与成长。
五、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园区是落实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载体,某种意义上说,产业园区是各地政府通过多方位政策支持着力打造的微观“经济特区”,而这种“经济特区”的主要使命与任务就是建设高质量的产业集群。而日前,工信部正式公布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集群的名单。工信部表示将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集群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完善央地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完善产业、创新、财政、金融、区域和公共服务等集群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集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工信部数据显示,45个国家级集群2021年主导产业产值达19万亿元,布局建设了18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部国家级创新中心数量的70%,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700余家,培育创建了170余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2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从行业领域看,45个国家级集群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13个、高端装备领域13个、新材料领域7个、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5个、消费品领域4个、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3个,覆盖制造强国建设重点领域,成为引领带动重点行业和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地域分布看,工信部数据显示,45个国家级集群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计划单列市,其中东部地区30个、中部地区8个、西部地区5个、东北地区2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4个重点区域集群数量达30个,占2/3,国家级集群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