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生命科学产业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本文介绍瑞典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瑞典生命科学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提出相关启示。
一、瑞典生命科学产业概况
瑞典生命科学产业发达,其生物技术、制药和医疗设备等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瑞典拥有影响世界的医学发明,如心脏起搏器、呼吸器、人造肾、超声波、伽马刀、局部麻醉等。此外在系统技术、非扩散测量技术以及生物材料的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瑞典是欧洲第四大生物技术国,按人均拥有企业数量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统计,瑞典居全球之冠。
瑞典生命科学产业已有百年发展史。1911年和1913年成立的法玛西亚和阿斯特拉两家制药公司,对瑞典现代生物制药的发展影响深远。瑞典约有800家企业从事生命科学产业,共有雇员4万人左右,大部分从事研发和市场工作,还有大量专业咨询和分包公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环境。
瑞典生命科学产业门类齐全,包括药物研发和生产、医疗技术和器械、诊断技术和设备、生物材料、临床试验、系统解决技术、咨询、风险投资等。从行业分布看,药物研制占54%,生物技术、器材等占21%。
二、瑞典生命科学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一)瑞典政府大力推动生命科学产业发展
瑞典蓬勃发展的生命科学产业离不开瑞典政府的大力扶持。瑞典政府清楚地认识到本国地广人稀,并不适合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从1970年开始根据国家特点调整产业分配,在发展林业的同时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上面,政府支持发展电信、医药、环保、生命科学技术等产业,这些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的是高端人才,瑞典选择了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瑞典生命科学产业就此开启新篇章。
1992年,瑞典政府在《研究法案》中,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作为三大优先研究领域。1996年的《研究与社会法案》又提出要把瑞典的生物技术发展到世界领先水平。2000年,瑞典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瑞典战略领域。2004年6月,瑞典政府颁布《创新瑞典——革新增长战略》,意在强化瑞典“知识强国”(knowledge-based nation)的地位,提高瑞典的医药、医疗技术、生物科技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标是成为欧洲生命科学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为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瑞典还建立了授权体制,在专利法中规定,公立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可拥有公立研究项目成果的专利权(与公司或其它单位事先有专利权协议的除外)。
2020年11月12日,瑞典政府又公布了国家生命科学战略,旨在强化瑞典生命科学全球领先的长期优势,引领国际社会转向精准药物,推动瑞典成为领先的知识型国家。该战略主要参与方为大学、高等教育机构、政府部门、负责卫生和社会护理多种服务的管理机构、从事生命科学业务的企业,以及服务研究和创新的公私融资人。该战略设定了八大优先领域的30个目标,主要包括形成全国协作的各类体制,释放卫生数据用于研究与创新的潜力,持续制定负责任的、安全的、合乎伦理的政策,将研究与创新融入保健服务,开发可增强独立性、参与性和健康的辅助技术,强化研究与基础设施,确保技能供应、吸引人才和终生学习,增强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等。
(二)瑞典学术界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
瑞典的大学为了促进研究人员申请和转让专利,设立了许多咨询公司,协助进行专利申请和交易活动。而且,研究者可以在学术机构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促进了新生物科技企业的不断涌现。瑞典国际创新基金的一项调查显示,93%的瑞典生物科技公司参与了与学术研究者的研发合作。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瑞典研究人员研究开发和申请、转让专利的积极性,对促进生命科学产业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强度、多渠道的研发投入激励了产业发展。此外,瑞典学术界与企业界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传统,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哥德堡大学的Sahlgrenska研究院是瑞典知名的医学院,曾经参与阿斯利康公司畅销的抗溃疡药品――洛赛克Losec的研发。1996年,瑞典通过新的高等教育法,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加强与社会合作,向公众提供研究情况,并把这作为一项重要的义务。该法案实施后,瑞典大学对促进与工业界合作和研究成果商业化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大学、科研机构与工业界的合作明显增强。
(三)瑞典风险资本市场提供资金保障
90年代后期,瑞典的风险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并日臻完善,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利润预期使得风险投资公司对生命科学产业的投资信心继续增强,大量资金拥入生命科学领域,为新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公司的起步和扩展阶段,约33%的种子基金投入新项目,66%的基金用于已获益项目的增资。近年来,学界的科技商业化意识进一步加强,皇家工学院、隆德大学、林彻平大学都成立了种子基金公司,由学校、风险投资公司、工业基金会及有关企业共同入股成立,专门、孵化、扶持生命科学领域的新企业。此外,瑞典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广泛参与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区域性和国际性科技计划,相关战略基金积极支持研究机构在各自领域内同世界一流的研究小组开展合作。
三、瑞典的生命科学集群
在发展中,瑞典的生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逐渐形成规模,瑞典生命科学产业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
一是斯德哥尔摩-乌普萨拉地区,被称为“生物区”。这里拥有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乌普萨拉大学、皇家理工学院等。目前,瑞典“生物区”主要开展应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内分泌学、神经科学、癌症以及糖尿病、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该地区是瑞典东部生物技术中心,也是欧洲最大的生命科学集群,聚集了全国58%的生命科学企业,如法玛西亚、阿斯利康、通用医疗等知名跨国公司。
二是哥德堡地区,哥德堡是瑞典仅次于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第二大城市,是瑞典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还是北欧国家里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该地区聚集了瑞典14%左右的生物技术公司,医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9%,以药物研发和临床为主。该区医学院附属医院与企业合作了临床研究所和临床试验管理中心,直接参与跨国临床研究。
三是隆德-马尔默地区,企业数量占18%,以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为主。该地区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形成了北欧最大的药谷,该药谷也是欧洲三大生命科学产业带之一(另外两个产业带分别为法-德-瑞士、英国)。2009年5月,16个欧洲国家决定在隆德建设欧洲散裂中子源项目,总投资14.8亿欧元,2013年动工,2019年开始运行,2025年全部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在材料、生命科学、能源、气候等领域全球最先进的研究中心。此外,乌米奥是瑞典北部生命科学产业重镇。瑞典生命科学产业有许多小型企业,拥有专利技术,积极寻求对外合作,以开拓市场。
四、瑞典生命科学企业
(一)制药类企业
1.阿斯利康公司:阿斯利康是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由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公司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研发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阿斯利康生产的药品涵盖6大治疗领域,包括消化、心血管、肿瘤、中枢神经、麻醉和呼吸等,其中许多产品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产品销售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总收入17 亿美元,在华收入60亿美元。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另有29个办事处,总投资超过7.5亿美元,员工逾10000人,主要进行生产、销售、临床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
2.法玛西亚公司:1911年成立。2002年7月被辉瑞收购。在新药研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在呼吸道、肿瘤药物、艾滋病等药物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对瑞典的生物制药影响较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Biacore 和Biovitrum 等多家企业相继分拆出去,并涌现出一批新的生物科技公司。
(二)医疗设备类企业
1.Gripping Heart公司:2004年成立。研发领域为心脏和血循环诊断软件平台,将复杂的信息转换成直观图象,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2.Kiwok Nordic 公司:提供移动式心电图监测设备。利用网络、手机将随身配带的心电图信息及时传送给医生。
(三)生物技术研发企业
1.3H Biomedical公司
3H Biomedical公司总部位于瑞典的乌普萨拉科技园区 ,研发重点在于细胞免疫疗法和成人干细胞疗法。3H Biomedical可提供180多种成人干细胞产品。
2.Biotage公司:总部位于乌普萨拉。提供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的解决方案、知识和经验,客户包括国际上排前20名的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和学术机构。
五、启示
一是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支持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政府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意识是产业发展的沃土。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政策引领,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培养专业科技队伍。除了聚焦核心产业发展外,政府也可大力发展相关辅助产业和专业化的服务机构,设立专业的公共平台和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咨询、知识产权、品牌援助和投融资等方面的帮助。
二是建立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生命科学产业的创新发展取决于生命科学领域技术链条的完整性、基础研究能力。这就要求各领域科研力量的相互支持与合作突破。建立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促进技术、人才和资金的高密度积聚,推动大学、医院、企业和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形成从研发、临床到制造的完整生物医药产业链。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支持优秀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积极开发我国优势产品,逐步转向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和经营,开发有发展前途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并将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包装,努力在中药材、天然药物开发和高科技生物制药等领域有所突破。将跨国经营纳入发展外向型经济规划之中,支持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程度。